搜索

锂电池,中国制造新亮色

2
发表时间:2024-01-02 21:56来源:潘 磊

■本报撰稿人 潘 磊

搭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作为“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之一,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中的占比高达40%-50%。

过去20年来,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但建立了从矿山到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为全球汽车企业转型新能源提供支持,而且还成为中国制造新亮色。

在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全球市占率超60%,并在全球出货量TOP10中占据了6个席位。

这一优势延续到了2023年。

2023年前11个月,中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销量为641.8GWh。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554.1GWh,占比86.3%,累计同比增长35.1%;储能电池累计销量为87.6GWh,占比13.7%。

另外,同期中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33.6GWh。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动力电池头部企业还在欧洲等地建设了生产设施,以服务全球客户。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了显著产业优势,利用中国庞大的产业基础服务全球车企,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并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从而为全球气候做出贡献。

中国电池领先世界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全球崛起,跟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密切相关———早在2009年,中国就出台了有关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这激发了锂电池产业界的创新和创业热情。

在这其中,涌现出来了一大批代表中国制造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

以宁德时代为例,最早从手机电池起家,然后切入到动力电池领域,到现在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

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宁德时代的装车量达203.8 GWh,以36.9%的市占率排在全球第一。

而且宁德时代还建立了“全栈技术解决方案”———无论是三元锂电还是磷酸铁锂,都在全球实现了领先。

在市场对于动力电池装车需求的推动下,宁德时代在巅峰时期其A股市值接近1.6万亿人民币(2021年底),仅次于贵州茅台位列A股市值榜第二。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已经形成了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极限制造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四大创新体系,拥有研发人员超过1.6万人。

跟宁德时代类似的还有排在第二的电池巨头比亚迪。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比亚迪以其新能源汽车而出名。

但实际上,比亚迪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从事的也是手机电池业务。

在大约20多年前正式开始造车之后,比亚迪就一直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进行研发储备。

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以高安全性而著称。

2023年1-10月,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7.5GWh,全球市场份额为15.8%。

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大电池巨头之外,中国还涌现了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排在全球前十的电池厂商。

仅从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角度看,2023年前十个月,中国电池厂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3%———在2015年,中国企业市场份额仅为16%。

锂电产业链崛起

中国动力电池厂商的迅速崛起,背后是产业链的崛起。

动力电池产业链条,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

锂矿方面,中国在锂矿开采、锂加工精炼技术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全球领先。

以A股市场为例,跟锂矿相关的上市公司一般都能获得投资者的关注,比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中矿资源、西藏矿业,等等。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全球59%的锂、68%的镍、73%的钴、93%的锰等正极材料都由中国供应。

负极材料方面中国同样是全球第一,中国提供了全球接近100%的石墨。

值得一提的是,跟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电解液、隔膜等,中国在全球的份额也占到了80%。

在这个过程中,锂电池生产设备也在崛起。

以锂电池生产设备制造商“先导智能”为例,其通过“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新智造解决方案,打造超级生产线、智慧制造、零碳制造、全球智造等覆盖全价值链和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能为新能源电池企业迅速部署生产能力提供关键支撑。

咨询机构称,中国在锂电池供应链方面的优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由原材料、人工建厂成本、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造就。

在这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为锂电池产业链的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

权威统计显示,中国已经连续第八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国。

2022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688.8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倍。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池混动汽车的销量超过1017万辆,其中中国占比约6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超过900万台。

这一巨大内需市场,为中国锂电池产业链提供了巨大机遇。

借助这一机遇做大做强之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开始推进“全要素出海”,以服务全球客户。

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就开始了“走出去”的进程。

中国制造新名片

宁德时代、新宙邦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在2018年就宣布了欧洲建厂规划。

在这其中,宁德时代是电池巨头,第一座新工厂位于德国,而新宙邦是电解液龙头,将在波兰建厂。

随后,蜂巢能源也宣布投资20亿欧元,在德国建立电池工厂。

中国电池产业链开始集体向欧洲迈进。

包括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孚能科技等,均宣布了相关计划,而且规划的电池产能达到了366.5GWh。

中国动力电池巨头的出海,不仅仅是产能输出,还有技术输出。

比如宁德时代,曾经向现代汽车的供应商“现代摩比斯”授权了CTP技术,等等。

为了保持技术领先性,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固态电池、钠电池、铝电池等几乎所有技术方向均有布局。

2023年2月,宁德时代宣布与福特在美国合作新建动力电池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这家拟议中的合资电池工厂将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CTP技术,初期产能规划为35GWh,投资高达35亿美元。

2023年12月29日,国轩高科宣布其在美国的第一款电池包产品已于几日前正式下线,国轩电池正式实现“美国造”。

国轩高科除了电池产能外,还在美国布局了材料业务。

重要的一点在于,为了应对海外市场越来越严格的环保需求,尤其是类似于“碳足迹”这样的监管要求,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也在积极推进“零碳工厂”,并供应“零碳电池”,实现了电池生产全产业链的绿色化。

这让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政策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

公开报道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将健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体系。

动力电池还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协同发展。

比如宁德时代正在研发“滑板底盘”———通过将汽车的三电系统、制动、悬架等核心部分整合到底盘中,实现超高集成度的定制化造车平台,大大降低造车成本。

另外,多个电池厂商和车企,都发布了相应的技术品牌。

比如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短刀电池、凝聚态电池等等,都已落地或装车。

这表明中国厂商在材料、电芯结构和工艺层面的创新,都能做到全球引领。

由此,锂电池也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热门阅读
最新推荐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4
2024-05-07
2024-03-06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