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物|“巴蜀鬼才”魏明伦:巨星陨落,丰碑永存1
发表时间:2024-05-28 18:48 ![]() 2024年5月28日,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3岁。 魏明伦1941年出生,是当代中国戏剧界、辞赋界领军人物之一。从艺70年来,他在川剧、杂文、辞赋三大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成绩卓越,被誉为“巴蜀鬼才”。代表作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岁岁重阳》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戏本。其中,其作品《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三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潘金莲》引起全国讨论,波及海外;2021年,魏明伦获得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三独”精神与“二民”主义 作为当代戏曲中一个绕不开的代表性符号,魏明伦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7岁学戏,9岁登台赚钱养家。不同于其他人从娃娃生开始,魏明伦一上台就是主角,“九龄童”的名号唱响川南一带。然而,小学只读三年魏明伦却并未就此放弃学习,他开启了“台上唱戏台下读书”的模式,从《诗经》楚辞,到汉赋汉史,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均有涉猎。 魏明伦将自己在戏曲、杂文、辞赋领域“三足鼎立”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三个“童子功”,一个是戏剧童子功,一个是文学童子功,还有一个运动童子功。“有童子功的人很多,从小学戏的人也不少,但同时具备文学童子功的就比较少见了,我是文学与戏剧童子功齐头并进,同时具备的。”而“运动童子功”,则让魏明伦“打开了眼界,过早地接触人生,经风雨、见世面,成为一个早熟早慧的人。” 这三个童子功,造就了魏明伦日后在戏剧、杂文、辞赋的“三足鼎立”,也凑成了他的“三独”精神,即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述。“独立思考就是什么都问个为什么,因为独立思考,不是人云亦云了,所有的独立思考就会有独家发现。凡是有独家发现了,肯定有独立思考。逐渐地,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又有独特的表述,通过独特的表述,把我独立思考所得到的独家发现表达出来。” 除了“三独”精神,魏明伦创作还有“二民”主义,即“民族”和“民主”。“我的艺术形式都是继承保持发扬民族的,川剧、杂文、辞赋、碑文、骈文都是民族的特点,但我创作的内容是民主,都是在向往民主、争取民主、倡导民主。‘二民’主义,形成了我的特色。” “三层境界”与“四个不休” 1950年,魏明伦加入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在剧团中,他历任演员、导演、编剧等职位,为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付出了辛勤努力。后来,他开始自己创作,从白话诗到杂文,然后写戏。最早写的一部戏是1952年的《卧虎藏龙》,第一个搬上舞台的剧本是1954年的《莲花湖》。以后陆续写出并上演了《铁公鸡》《百花公主》《宋襄之仁》《车轮飞转》《炮火连天》等川剧。 谈及剧本创作,魏明伦生前曾表示:“一个戏曲作者,既要谙熟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中外文学书籍有广泛的涉猎,又要有舞台实践经验,掌握戏曲艺术规律,写剧本才会比较顺手。”对于现代戏如何突破传统形式的表达,魏明伦也有自己的看法:“现代戏的‘戏曲化’,是强调运用戏曲的特殊表现手段,而戏曲的‘现代化’是强调时代特征,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这就要求现代戏的整体价值观要长久,才会具有生命力。” 魏明伦写戏,追求三层境界。“一台戏剧不仅要引人入胜,还要做到动人心弦、发人深省,三者结合,才是好戏。”魏明伦解释,引人入胜是戏剧的基础,如果无法让观众入戏,也无法称之为戏剧;动人心弦是要求戏剧不仅要好看,还要让观众动情;发人深省则要求观众通过这台戏剧,对历史、现实、将来产生思考。2002年,魏明伦的川剧《变脸》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 此外,魏明伦用“四个不休”来形容自己的创作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戏不抓人死不休”“情不动人死不休”“理不服人死不休”,魏明伦表示,这个理是剧情的情理,更是延伸到生活的哲理。 “文学恐龙”与“艺术孔雀” 在艺术创作上,魏明伦多次“换招”,变化莫测。当大家还在热议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时,他创作了文学性极强的《中国公主杜兰朵》;当大家谈论魏明伦的戏时,他笔锋陡转开始了杂文创作;当人们开始谈论他的杂文时,魏明伦再次“换招”,改写碑赋,佳作频出。 戏剧让魏明伦一举成名,然而到了1988年,他笔锋陡转,一脚迈进杂文领域,把自己的真性情、真人格、真语言,以杂文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呈现出来。1988年的《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打开了魏明伦的杂文之路,其逻辑上的严密,和文采的幽默,不亚于戏剧的影响。他的一系列作品:《雌雄论》《半遮的魅力》《毛病吟》《〈河殇〉有幸谁不幸》《小鬼自白》等,不仅题材新颖,艺术个性也十分突出,乃至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1993年,魏明伦将自己的杂文集结命名《巴山鬼话》,应邀参加深圳文稿首届竞价会,竞价该书的出版权,最终,《巴山鬼话》以8万天价拍卖成功,创杂文酬金新纪录。 魏明伦最早写赋,是1994年为好友、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的雕塑写的《盖世金牛赋》。那年夏天,深圳蛇口四海公园塑立巨牛铜雕,高28米,长30米,重100余吨,由北京韩美林工作室设计施工。韩美林邀魏明伦为巨牛命名,并撰写碑文。魏明伦心血来潮,写成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文言碑铭《盖世金牛赋》。 “在文学史上,诗词没有断,散曲也没有断,辞赋这种文学体裁却断裂了。辞赋被称为‘文学恐龙’,这个‘物种’断掉了。”《盖世金牛赋》让魏明伦继戏曲、杂文之后,“偶然”迈进“第三产业”,成了新时期第一个写骈文辞赋的带头人,让 “文学恐龙复苏”,为文学大观园增添一个品种。 魏明伦的碑文是现代骈文,对古代骈文有所变革。形式上,他活用对仗,放宽声律,适当引进时尚词汇,甚至化用网络语言。他说:“为文学大观园增添一个品种,总的说来是好事,关键在如何促其良性发展。我是变革派,潜心读赋,苦吟成骈,愿与同仁共勉,争取把‘文学恐龙’变革为‘艺术孔雀’! ” 1987年,余秋雨就曾撰文评魏明伦:“评论者们面对他,不像面对一个已可大体度量方圆的池塘,而是面对着一条不知今后走向的河流。”如今,河流已归大海,他的作品、他的思想却将永远流传下去,为后人所敬仰和学习。 图片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斯诺 排版:斯诺 审核:文竹 END 实时播报,关注民声 投稿:gaojian@xibunews.com 如有不实,侵权请联系作者
真开心!这么好看的你关注了我 来个“分享、点赞、再看”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https://www.xibunews.com/h-nd-1380.html
文章分类:
文旅
|
2024-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