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读丨在陕北,原来这样过端午

1
发表时间:2024-06-12 15:30作者:西部时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陕北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当地缺水,陕北的端午节更像一个节令,祈求健康平安风调雨顺。今天和大家聊一下西部地区陕北人民是如何过端午的呢?

1. 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在陕北端午节的这天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陕北地区的粽子通常用糜子和红枣制作,糜子是在陕北独特的气候、地域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植物,当地人粽子会做很多,吃不完的泡在井水里,可以吃上十几天。

2. 戴五色线:五色线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然后拧成彩缕。人们会在端午节清晨将其拴在孩子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端午节过后,五色线要扔到河里,意喻让河水冲走瘟疫、疾病。

3. 插艾蒿:在陕北,艾蒿也被称为艾叶,可以辟邪、驱除蚊虫的植物,以前在没有蚊香、蚊帐、驱蚊水的农村,晚上睡觉前,都会在家里点一把艾草,等烟散了才回到窑洞踏实的睡觉。端午节将其插在家门、猪圈、羊圈上,给家人和牲畜辟邪。

4.戴香包:香包内通常塞满雄黄和艾蒿,人们认为香包可以预防五毒之害。

5. 举办庙会:陕北的端午,既没有赛龙舟的活动,也不吃绿豆糕,然而依旧热闹非凡。在端午节来临前,陕北的天气通常都是雨水较少,如果碰到干旱的年份,便会举行庙会祈雨的活动。在物质还不那么发达的时期,村里甚至还会宰杀一头猪当作贡品来祈求上天降雨,而后将猪肉分割成一块一块卖给村民,也叫做分牲。

6.回家团聚:在外打工的人会在端午节返回村子,与家人团聚、一起看戏。

陕北是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之地,能够广纳各类文化且有着宽广的胸襟。从汉画像石上存有《楚辞》这般的文字便能够知晓,再结合如今所过的端午节来看,这更进一步证实了陕北文化绝非仅仅是黄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简单融合,而是在吸纳了草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等之后所塑造出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端午节属于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您是怎么过端午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聊一聊

内容来源:西部时报夜读/主播:元溪

图片来源:食研所、小茉莉美食日记、胡师傅美食、秦东魁、

编辑:王思思

排版:王思思

审核:文竹


《西部时报》全新子栏目——夜读开始征集稿件啦!

为读者提供一份宁静夜晚的精神食粮,陪伴大家度过每一个温馨的夜晚,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慰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和信息服务。


欢迎大家来投稿:yedu@xibunews.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热门阅读
最新推荐
2024-10-25
2024-10-18
2025-04-30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