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物|“女愚公”邓迎香:就是用嘴啃,也要把山啃出一条路!2
发表时间:2024-05-30 08:30 ![]() “凿破”大山的闭塞 麻怀村,贵州黔南的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它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这里的村民世代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孩子们上学要翻山越岭,病人就医更是困难重重。1990年代末,邓迎香嫁入了这个村庄,她面对的不仅是艰苦的生活条件,还有那座横亘在村子与外界之间的大山,它像一道无形的墙,将麻怀与现代化的世界远远隔开。 1999年,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然而麻怀村由于山路崎岖,安装电线的车子无法开进来,电线杆和变压器都无法抬进村里。为了解决通电的难题,村里开会决定顺着村南面的溶洞凿一条出山隧洞。知道消息后,邓迎香第一个举手响应,抡起铁锤和乡亲们开始了漫长的凿洞之旅。 在低矮狭窄的溶洞里,大家点着蜡烛,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锤一镐砍山凿石,由于进度缓慢,难免有村民灰心抱怨,想停下来不干了,邓迎香虽然自己双手磨出了血泡,但她总是鼓励乡亲们“宁可慢慢做也不要停,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凿通的时候”。 2001年农历正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隧洞基本打通,电线杆顺利抬进村,麻怀村终于通了电,当村里历史上第一次亮起电灯,邓迎香顿时热泪盈眶。 “凿出”山村的腾飞 虽然隧道打通了,不过,邓迎香并没有满足:隧道虽说通了,但又矮又窄,人弯腰走过都会撞到头,更别说把村里的农副产品运出去了。于是,她又带头走进了洞,抡着铁锤凿起来:“我要把洞凿高、凿宽,要通汽车!”邓迎香对闻讯赶来的乡亲们说。 “干!一起干!”乡亲们积极响应。 然而,钱呢?设备呢?邓迎香决心使用机械设备,土办法毕竟效率太低了。她找到乡里,跟着乡干部去县上“化缘”。县环保局领导听说此事,觉得这个女子不简单,给了3万元资助。她和几个村民买来一辆二手拖拉机,又租了空压机,买了炸药。 2010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开工仪式举行。洞内点上蜡烛,燃起煤油灯,凿岩、运渣、放炮,工地上热火朝天。 消息越传越广,“农村妇女凿隧道”的壮举,震动了大山,也震动了很多人的心。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了邓迎香的队伍,终于,一条长216米,宽、高都有四五米的穿山隧道全线贯通,麻怀村第一次开进了汽车。村里的铁皮石斛、鹌鹑、蔬菜、瓜果源源不断朝山外运去。“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4万元,我们凿出了一条致富路!”邓迎香说。从此,麻怀村犹如一只蜷缩在蛋壳里的鹰,开始挥动翅膀飞翔。 “凿就”幸福的未来 隧道通了,出村方便了,但村里没有好的产业,大多数村民仍然生活贫困。 2016年10月,邓迎香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她决心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邓迎香四处考察,寻找适合麻怀村发展的项目,她鼓励村里的几个“能人”,拿出手头积蓄,办起村里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隧道口的一块土地上,她引来客商合作试种铁皮石斛,还制定了养殖肉牛、绿壳蛋鸡、种植中药材、果树的产业发展规划。她积极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能拿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村民的发展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种植、养殖、餐饮服务、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村集体经济模式逐渐成形。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在邓迎香的动员下也开始回乡创业。 如今,麻怀村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喝上了自来水,不少村民还买起了小汽车。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村一步步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慕名到麻怀村参观考察。 2016年,国家首次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邓迎香获得这一国家扶贫最高荣誉。2019年,邓迎香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第二年,她又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面对荣誉,邓迎香却这样说:“为村里的发展我豁得出,因为没有忘记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会一直讲下去、干下去。” 一锤一錾,凿开的不仅是大山的阻隔,更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邓迎香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奋斗、坚韧与信念的传奇。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图片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斯诺 排版:斯诺 审核:文竹 END 实时播报,关注民声 投稿:gaojian@xibunews.com 如有不实,侵权请联系作者
真开心!这么好看的你关注了我 来个“分享、点赞、再看”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https://www.xibunews.com/h-nd-1366.html
文章分类:
要闻
|
2024-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