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因素驱动,汽车价格战升级1
发表时间:2024-03-22 02:11来源:西部时报 本报讯 随着比亚迪等车企继续推进价格战,多个汽车品牌纷纷开始跟进。 到目前为止,包括广汽集团旗下多个品牌,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小鹏、极星、特斯拉、上汽大众等,一共有几十个品牌都在降价。 以广汽埃安为例,其AION V Plus车型全系最高官降2.3万元。 极星 Polestar旗下的极星4全系车型限时直减6万元。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五菱星光插混车型150km进阶版,售价由10.58万元调整为9.98万元。 总体而言,这波价格战以新能源车企为主。 传统车企虽然也有参与,但总体不算高调。 多个因素推动价格战爆发 价格战爆发跟造车成本下降有关。 比如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成本是动力电池(在全部造车成本中占到了大约40%),制造电池的关键材料“碳酸锂”,价格已从2022年底的近60万元/吨,降到目前的大约10万元/吨,降幅超过了八成。 有资料显示,碳酸锂价格每吨下降10万元,每千瓦时电池可减少50元的成本。 现在价格大幅降低了差不多50万元,电池成本早已大幅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实现了显著下降。 这让新能源车企具备了打价格战的条件。 但对于燃油车来说,因为生产制造成本几乎没有波动,面对价格战就难以给出太大优惠。 价格战开打的第二个原因,在于新能源车企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这同样推动成本下降。 以比亚迪为例,其2023年的销量高达300万台,整个产业链获得了优化,成本进一步降低。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攀升的关键阶段,已经掌握了成本优势的新能源车企,需要通过迅速提升市场份额,以确保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占据先机,于是纷纷通过降价扩大市场份额。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发起价格战的新能源车企,正在极力想从燃油车企业手中,争夺市场份额。 比如比亚迪,直接打出了“颠覆燃油车”,以及“电比油低”的旗号。 而且效果看上去还不错。 有数据显示,在价格战开打的一周内,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订单量就达到了23590台。 销量爆发刺激了这些车企继续推进价格战。 价格战很可能延续全年 一般而言,车企会在年底掀起价格战。 因为年底作为传统车市旺季,需求巨大,在这个时候打价格战,不但能够获得更多订单,还能实现以量取胜,总体算下来并不亏。 但今年显然不一样。 有的企业甚至一开年,就开始打价格战,而且很可能延续全年。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车市正在进入一个存量博弈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这让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超过欧洲和美国销量之和。 但有行业人士认为,在经历了过去超过20年的狂飙之后,中国汽车市场维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稳健增长才是常态。 这意味着车市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也即是所谓的“内卷”。 从欧美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看,价格战其实就是一种“出清”。 因为发达市场一般都只有两三家大型车企,而中国目前能在市场上看到的车企都高达数十家。 基于此,价格战只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典型反映。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业界对于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也有其他不同的观点。 比如有数据显示,大幅促销并未实现增加销量的目的。 以2月数据为例,当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4.7万辆,同比下降9.7%,环比下降35.0%。 2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38.8万辆,同比下降11.6%,环比下降42.1%。 但这可能也跟2月份假期多有关。 另外,价格战也让消费者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体验。 对于刚买车就遭遇降价的消费者而言,这相当于遭遇了“背刺”。 不过对还未买车,正在观望的消费者而言,在价格战市况下买车,可以省下一笔不菲的费用。 更有人认为,当前的价格战属于“非理性”,将影响车市健康发展。 但实际上,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的车企被淘汰出局,也实属正常。 因为只有经历了激烈竞争的过程,车企才能在创新、产品和服务方面占据优势,并赢得消费者信任。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这就需要有核心科技加持,才能在海外市场持续获得成功。 (张芳烈)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https://www.xibunews.com/h-nd-742.html
文章分类:
要闻
|
2024-12-31
|